RFA提供快速且持續的疼痛緩解
  根據一項即將在3月20日至26日線上召開的「2021年介入放射學會年度科學會議」(SIR 2021)上發表的新研究報告,對癌症已擴散到骨骼的患者進行微創治療,可提供快速、持續的疼痛緩解並改善生活品質。

  該項研究發現,稱為射頻消融術 (radiofrequency ablation, RFA) 的緩和醫療,可在短短三天內有效緩解疼痛,並且效果持續超過12個月,結果比放射治療明顯。
該研究的首席研究員,亞特蘭大Northside醫院血管與介入放射科醫師傑森·利維(Jason R. Levy)表示:「常用的放射療法可能需要數周才能緩解疼痛。然而,對於油盡燈枯的癌末患者,幾周時間卻是僅存生命很大的一部分,而射頻消融術可能可以在患者離開前,為他們提供最佳的生活品質。」

  射頻消融術 (射頻燒灼術) 是一種微創療法,利用射頻波產生熱能,殺死腫瘤細胞並破壞神經纖維,從而減少或停止疼痛信號向大腦的傳播。在這項研究中,射頻消融術被用於治療疼痛的轉移性骨病變,隨後進行了骨水泥注射以幫助穩定骨骼。骨水泥有助於防止已知的其他治療(例如放射)導致的骨折。

  研究人員於2017年10月至2020年2月,在全球15個地點招募了218名癌症患者。患者在手術前、手術後三天,然後間歇性地經過一年的時間完成問卷,以測量其生活品質和疼痛程度。研究人員使用Euro Qol 生活品質量表和癌症病人生活品質量表EORTC進行評量。

  在12個月內完成Eurol Qol的59位受試者中觀察到了顯著改善,對於完成12個月EORTC Qol的14位患者也觀察到了類似的改善。由於是緩和醫療的性質,許多患者無法在整個12個月的里程碑內進行隨訪。
  利維醫師說:「與以往的研究相比,我們的結果之所以如此,是因為它具有驚人的速度和持久性。從結果來說,我們相信,對於更多的轉移性癌症患者,應在治療的早期就可以使用這種治療方法。」

  該研究集中於癌症骨轉移,即部分癌細胞離開原位癌進入新的器官或組織中,形成新的惡性腫瘤,使射頻消融治療成為眾多癌症患者的選擇。在這項研究中,主要的初始癌症是乳腺癌、肺癌和腎臟癌。
 

腫瘤射頻消融治療RFA

原理

射頻消融是一項相當安全的微侵入治療方法,也是目前世上最廣泛使用的腫瘤消融技術,醫生在導引影像例如:超音波(ultrasound)、電腦斷層掃描(CT)、磁共振造影(MRI)等工具定位下,將極細的電極針準確插入腫瘤區域,治療時針頭會放出無線電射頻(radiofrequency)電波,電波經過的組織,會因離子激盪擾動而產熱,治療區內的溫度會開始上升,當區內溫度達到60℃以上,治療區內組織包含腫瘤便會被燒灼壞死,所以也俗稱電燒。由於產生溫度不是太高,對治療區外的鄰近組織如血管等危險性較低,而且也因為發展迅速,目前價格也較便宜,有些款式在特定條件下還有健保給付。對於三公分以下的腫瘤,RFA算是價廉物美的首選武器。

RFA 優點

對於手術風險過高以致無法承受的癌症病患,RFA有可能可以經皮微創進行治療,不需進行傳統手術而達到效果相當的成績,同時RFA也能大幅降低手術出血、麻醉藥量、手術時間以及傷口疼痛和併發症風險等,術後一般也在一至三日可出院,對於術後立刻要回到工作崗位的現代人特別有需要。​

RFA 限制

射頻消融所達到的治療溫度較低(60℃),所以如果鄰近低溫區如血液流動中的血管(37℃),則可能因熱量被低溫區帶走而影響療效,這是所謂熱沈效應(heat sink effect)。所以一般腫瘤在血管邊,或是在肺臟近氣管,腎臟近集尿系統,較少考慮傳統射頻治療。因為殘餘殘餘腫瘤復發的可能性較高。

有些情形會造成病人術後併發症風險提高,例如大量腹水或肝機能嚴重異常,凝血機能異常的病患,容易出血或肝衰竭,曾經進行過膽道腸道吻合手術或是支架的病患,術後容易併發肝內感染,除非必要,一般也就不建議使用消融治療了。

大部分的射頻器械使用時需要在身上貼上電導貼片,而有時由於治療時間太長或病患體質問題,電導片溫度會上升,偶而會有局部燙傷的可能性。

到目前為止,在各國對 RFA是否對懷孕病患或胎兒會造成危險,所以並不建議在懷孕婦女身上使用,而植入心臟起搏器或其它電子植入裝置之病患,目前我們也不確定對植入室儀器會不會有影響,一般也不在這類民眾身上進行RFA。

使用時機

  1. 肝臟,腎臟,肺臟惡性腫瘤較常被使用,國外也有部分專家使用於甲狀腺或是乳房腫瘤治療。
  2. 腫瘤數量原則上不影響,不過由於腫瘤數量會影響治療全程時間,所以一般不建議在腫瘤數目太多時使用。健保目前給付規範是建議三顆以下。
  3. 腫瘤大小決定治療的成效,腫瘤越大,使用傳統射頻工具的效果就會越差,所以當腫瘤大於三公分,甚至五公分時,往往需要使用新型射頻工具或微波。現在常見新型射頻器械包括多刀頭射頻,雙極性射頻,食鹽水灌流射頻等,對於五到七公分大小的腫瘤的治療非常有用。

射頻燒灼術(RFA)
  射頻燒灼術(Radiofrequency Ablation Therapy, RFA,簡稱燒灼術),會藉由超音波 導引置入探針於腫瘤組織中,運用交流電通過細胞產生熱能,讓腫瘤組織熱凝固而 失去活性,進而達到腫瘤組織壞死的治療目的。

治療前準備

  1. 醫師解釋RFA相關作法及風險且簽立同意書。
  2. 更換病人服及骨科褲。
  3. 護理師建立靜脈管路予以給藥。
  4. 因採頸部局部麻醉,術前無需禁食(平日藥物仍可按時服用)。

RFA治療過程
  治療前以超音波導引方式確認結節病灶位置,穿刺前病人需深呼吸後閉氣的動作,由醫師以超音波導引將射頻燒灼針進入甲狀腺病灶進行燒灼治療,進行治療所需時間,需視腫瘤大小及是否鄰近血管而定,一般約數十分鐘到1小時不等。

治療後注意事項
  1. 手術當日頸部會較腫脹,吞嚥可能會有些許不適,手術當日請進行冰敷(但切勿用力壓迫)。
  2. 如有疼痛不適情形,可服用止痛藥進行緩解。
  3. 傷口當日切勿碰水,隔天可移除紗布,自行更換OK蹦即可,持續保持傷口周遭乾燥及清潔。
  4. 不舒服情形約會持續一週,會逐漸緩解。
  5. 術後若無問題可正常飲食,飲食方面術後一週勿飲食油炸、燙、辣等刺激性食物。
  6. 術後一個月注意頸部活動,勿用力擺動頸部及做激烈運動,防止消融部位破裂。
  7. 勿用力咳嗽,咳嗽時請保護頸部。
Copyright © 高雄長庚紀念醫院 All Rights Reserved ‧